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棋至中盘,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接下来应如何落子布局?
行业生态正在走向何方?
从宏观环境来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加之国家正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模式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趋势延续,从2015年开始建筑业增加值增长平缓,2017年更是出现大幅下滑,仅为4.3%。而08年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投资及其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既造TT成了相关领域的产能过剩,也透支了未来市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的市场压力。2014年财政部下发76号文,4年时间我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PPP市场,在各地PPP项目高歌猛进的同时,各种“乱象”显现端倪,2017年下半年融资与监管同时加强,PPP进入强管控的阶段。
从市场环境来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产业”与“城市”,其中,大规模投资拉动造成了相关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包括钢铁、能源、建材等领域;在经历了全球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至2017年58.52%,接下来的城镇化进程必然要从“造城式”、“摊大饼式”快速发展转向解决发展质量,解决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海外市场来看,根据ENR发布的2018年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相关数据,中国工程设计企业海外营收总体平稳但增速下滑,且海外营收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面临着欧美企业的强劲竞争。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剧,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政策与自主发展驱动下,行业企业加快体制改革、并购重组、推进上市等方面工作,拓展资源整合、升级发展模式,势必进一步加速行业企业的分化。截止到2018年5月底,已有48家与设计相关的企业登陆沪深两市,其中有16家以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为主的企业,7家建筑设计企业,6家交通设计企业。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包括BAT在内的新型科技企业也正在利用新一代科技技术布局城市业务,特别是面向城市运营管理方面。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正面临着日益开放交融的商业生态系统,正在从单边价值链竞争转向更加多边、立体的价值网络竞争:企业价值输出从依托于人与技术、抗周期能力偏弱的单一盈利模式转向包括综合型服务、产品化、投资、运营管理等立体式盈利模式转型;从立足区域行业、基于自身资源的竞争关系转向多元、跨界、内生外延相结合的竞合关系……
行业改革政策频出,转型的挑战是什么?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进一步明确了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就推进建筑业市场化改革、优化资质资格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明确的工作部署。2017年5月住建部发布首批4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名单;近日,住建部发函同意上海、深圳试点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
既有来自市场需求转变的压力,也有来自政策导向的要求,我们也看到还有不少业内应对无章,主要问题在于经营思路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习惯于边界条件清晰、按照既定标准取费的经营模式,而市场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整合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惯性思维、惯性动作导致了用旧思路思考应对新问题。
受技术颠覆创新、投资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因素,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所要关注的客户类型与范畴、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要瞄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结果价值去推动服务创新,进而以外部视角推动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集成,以“客户视角+变革驱动”推动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市场化趋势加剧,设计企业还是设计人才的乐土吗?
人力资源市场化趋势加剧,设计企业还是设计人才的乐土吗?
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吸引凝聚了一大批中高层次技术人才,这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随着市场不断开放、竞争不断加剧,跨行业人才争夺战打响,跨行业设计企业、房地产企业、城市投资运营商、新兴科技企业等都加入人才争夺的战斗中,许以高职高薪,带来了较大冲击;此外,随着资质改革与技术发展,以互联网技术、协同设计为支撑的网络化资源整合平台加速发展,长远来看也将会实质影响设计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回归到设计企业的运作特点来看,近年来普遍面临收费水平下行、设计价值弱化、业务模式单一、传统的院所管理模式与项目任务导向等方面问题,加之当前设计企业的人才结构多元化、价值诉求多元化,势必对设计人才的职业价值发挥、成就感、获得感带来了直接影响。
毋庸置疑,人才依然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重要资源;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所有可标准化、可量化的工作都可能被被机器人所替代,那么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如何赋能以激活人,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对业务创新、管理升级的创造力与支撑作用,实现企业的持续创造力。要实现赋能激活人才,首先必须要转变以管控为主的管理方式,我们过去习惯了“院-所-项目-人”的纵向任务式管控逻辑,在实现了高效运作的同时,也一定程度限制了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发挥,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当前企业的运作效率提升更取决于充分的协同,为此设计企业必须从工作设计、机制保障、文化牵引等方面持续激发员工的胜任力与创造力提升,实现员工与企业上下同欲,驱动转型升级。
“危中有机”,从哪里逆风飞扬?
从发展数据来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但也必须看到整体利润率下行、业务结构持续变化、传统设计业务收入增速保持低位前行等方面问题。
尽管当前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但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理性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面向建设中后期的新兴需求,仅是无法用传统服务去满足新需求,需要真正发挥多专业综合优势的“乘法式”集成化服务去满足市场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需求,前向深入到咨询、融资等服务,后向进入到运营管理服务。在运营管理期,以“检测-咨询-治理”为特征的集成化解决方案、与运营大数据结合的智慧管理及解决方案等都成为广泛的关注点。
就建筑设计行业来看,关注方向包括:城市建设管理的综合服务、包括城市更新在内的存量市场、聚焦文旅康养的特色集成产品等;从土木工程领域来看,关注方向包括: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等全过程服务、加快海外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等;从工业领域来看,关注方向包括:更新改造、利用技术与资源向相关领域拓展、利用技术与资本探索产业化发展等;从工程勘察与城市规划领域来看,关注重点是与GIS、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推进服务升级。
企业的动力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并强化?
当前行业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挑战并存、市场需求驱动与企业内生变革驱动并存、竞争格局深化演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并存,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动态、复杂、模糊、交融的大变局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命题,需要我们比以往更加关注战略的思考、战略的动态革新。
立足当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新型商业生态下的供需逻辑、竞合关系,保持适应不确定性的战略柔性,以“资合人合”相统筹的现代公司治理为引领,以开放共赢的事业平台为基础,以追求卓越的创新动力为驱动,构建赋能高效的运营体系。
基于对新型商业生态、新时期复杂环境的深度洞察去界定、勾勒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本源问题,对处在这个承上启下关键时点的每一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都显得十分必要。作为市场化竞争发展的主体,“未来在哪里成长”、“如何成长”、“靠什么成长”将是构筑可持续发展动力体系的终极之问。
要回答“未来在哪儿成长”,需要立足产业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需求,结合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的发展新趋势,去考虑业务领域的布局,构建更具成长性与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并统筹好新业务拓展、既有业务提质提效、新旧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成长”的突破,关键是加快变革转变将新型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落地,抓手在于以业务策划引领、价值总部统筹、协同机制支撑,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与效率。
要解决“未来靠什么成长”的问题,关键是打破边界观念,以赋能、链接、共赢理念,通过解决体制与机制创新激活内部要素与资源、链接外部要素与资源。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TEL:021-68868860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308号创智天地广场9号楼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