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湾区发展回顾
粤港澳区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向型程度最高的经济区之一,尽管其城镇化水平较高,基础建设发展相对成熟、社会运行模式相对成型,但也还在不均衡、不协调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于2015年正式提出,并在2017年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确定为由广东省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省市区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湾区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图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
《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最终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培育发展一批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的目标。
结合《纲要》和《意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将着力于进一步优化湾区内空间结构、城市功能、要素流动、产业分工、交通往来、公共服务、居住环境等,建设大湾区内现代化都市圈;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合作,共建更加开放、创新、国际化与高品质的湾区。
二、大湾区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领域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着眼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笔者认为其发展空间如下:
(一)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1、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据2019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信息:2019年广东计划投入1200亿元建设交通。同时,广东已启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在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中仍有较多空间。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已动工)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南面改扩建规划中),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已动工),开展广州新机场(规划中)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等铁路项目建设(已动工),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湛江至海安铁路(规划中)和柳州至肇庆铁路(旧项目重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表1: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及对外综合运输通道规划项目(部分)情况
注:表中仅展示部分项目情况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建设。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
表2: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规划项目(部分)情况
注:表中仅展示部分项目情况
2、建设智慧城市群
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表3)。
表3: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规划项目(部分)情况
注:表中仅展示部分项目情况
3、完善能源水利基础设施
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周边区域向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城市间送电通道等主干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推进广州、珠海等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建成煤炭接收与中转储备梯级系统。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加强海堤达标加固、珠江干支流河道崩岸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完善防汛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二) 优质生活圈建设领域
1、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2、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加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音乐产业发展。支持新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增强香港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开展青少年研学旅游合作,共建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贯通潮州到湛江并连接港澳的滨海景观公路,推动形成连通港澳的滨海旅游发展轴线,建设一批滨海特色风情小镇。
4、创业就业基地建设
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
三、工勘察设计企业的应对思考
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加速全国化市场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收到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企业已经先期参与到大湾区相关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中,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也得到广泛应用;以实体化区域机构的建设促进属地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正在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推进全国化发展的实践趋势,如2018年3月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已审议通过成立“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18年7月,华东建筑集团已宣布成立“华南区域中心暨大湾区设计研究院”,重点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当前还有诸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布局大湾区,把握区域热点市场。
伴随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过去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所依托的高速投资拉动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预见,大湾区建设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机遇,但一定不同于过去高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市场逻辑,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可持续发展视角审视新时期的区域市场发展战略。
首先,重新审视区域机构的功能定位。立足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必须从城市视角审视工程业务,从解决城市问题转向创造城市价值;需要跳出以“增加市场触角、加强属地化服务”为目标传统分院模式,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结合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需求、产业资源优势等方面,界定区域机构的功能定位,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局部与整体价值、市场拓展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其次,前瞻筹划区域机构的业务布局。面向热点市场输出既有优势业务是稳健的市场策略;但随着新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需求的升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普遍需要结合区域热点市场新需求,加速“无中生有”,着力培育新业务、新模式,推动“有中出新”的全面升级提升。
第三,创新区域机构的发展模式与资源整合方式。当前“企业-员工”的职业格局正在被改写,未来趋势是“平台-个人”。 基于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度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以平台化理念,以新一代科技技术为支撑,创造性推进对人力资源、产业资源等方面的开放性、全方位深度整合,打造发展的动力与引擎。
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为代表的区域热土正在探索着我国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新实践,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必须站在更高层面去洞察与把握市场机遇,以新兴市场的创新探索去打造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TEL:021-68868860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308号创智天地广场9号楼3层